当前位置:文章>意识永存:脑机结合让大脑复活
意识永存:脑机结合让大脑复活
发布人:陈婷2022-03-23 阅读次数:94

一个硅谷的创业公司坚信总有一天能够开发出一种科技来复制大脑结构并再创造一个新的大脑;马斯克投资的公司在寻找大脑和机器的“真脑机接口”。那么意识可以被复制、被移植吗?人死后,复制的记忆能让其永生吗?

我思故我在。那么我不思呢?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有一句台词: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新推出的一部科幻小说《云球》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认为意识场是区分人类和AI的标准;一旦意识场消失,人也就不复存在。让意识可以被提取出来,再次盛放在一个“容器”中,这个人就可以长生。

两者都涉及到一个点:意识决定了人类存在的意义。

人类历史上,从不缺乏意识的疯狂探索者

2018年,UCLA的研究人员,连续两天给一个海蜗牛尾部进行冲击,使其生成对该刺激的记忆,然后立马儿将记忆以RNA形式注入到另一个未经训练的海蜗牛(受体)中的,结果发现受体退缩反射增强。

硅谷的Nectome公司坚信,总有一天他们可以像复制电脑存储的数据一样,复制人类大脑中存储的记忆。他们试图开发一种生物技术来更好的保持记忆的物理痕迹。

马斯克投资的Neuralink公司试图实现“真脑机接口”,直接用大脑操控电子设备。

2019年4月,Nature封面报道了耶鲁大学研究团队将已死亡4小时的的猪大脑,重新开启了正常的代谢功能,不断消耗糖、产生二氧化碳。

 

然而目前所有的努力,仍然未能揭开“自我”的神秘面纱,我们甚至没有真正掌握构成自我的基本:记忆。

意识,意味着什么?

2005年,一群科学家提出了用来界定意识的17个特征:

通过有意识的个体中的EEG测量的脑活动是不规则的,每秒20至70次不等在丘脑和大脑的新皮层之间需要连接环。如果丘脑受到足够的损害,个人会失去意识与复杂任务相关的神经活动涉及广泛分布的大脑部分意识似乎需要各种各样的感官输入才能发展信息必须相当新颖和复杂,否则很快就会被意识遗忘意识集中在现在和积极的、持续的感官刺激上意识内在一致意识的能力有限,就像个人的注意力或记忆力一样行动和感知在有意识的个体中是统一的和连贯的自我意识,至少由个体及其在现实中所在的位置构建有意识的个体必须能够表明主观体验意识非常紧密的和个人经历绑定意识具有一种中心焦点(自我)的结构,被一种模糊的不确定性所包围意识似乎可以改善学习一旦存在,意识可以独立于感觉输入而继续有意识的个体能够与其他意识或物体相关并理解他们在现实中所处的位置意识允许个人计划并做出决定,以克服条件反射行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但意识又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有/无的二元论。它是一种连续的状态,不断在较低和较高状态之间转换。也就是说,我们的意识要么更多地集中在感官刺激和感知上、要么集中在思想和推理上。

活在“当下”、在派对上玩乐、或者进行高度肾上腺素活动(例如飙车),往往是在较低的意识方面;而冥想/正念练习、以及写作等活动则是更具高知觉度的状态的例子。

其他意识状态挑战我们对"意识意味着什么"的理解,包括催眠,睡眠和药物引起的各种状态。

催眠

当一个人的意识被降低到一个单一点时会诱发催眠,催眠师对被催眠的个体对外围意识降低,易被操控。心理咨询中每个人受催眠的影响效果不同,最深刻的催眠状态使受试者陷入三角波模式,相当于深度和无梦的睡眠。

睡眠

而睡眠本身是一种多层次的意识状态:

 

睡眠似乎是大脑复杂性体验知觉和意识的生理需求,它为大脑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休息和恢复期。大脑是人体中占资源最多的器官,占我们每天卡路里消耗的至少20%,是我们生命中每一秒钟不断使用的多任务处理。

在没有睡眠的情况下,只需一个24小时的昼夜循环,就会对我们的物理和生物化学产生明显的有害影响。长期睡眠剥夺已被证明会导致糖尿病风险增加,体重增加,血压升高,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性欲降低,平衡能力下降,事故风险增加,心脏病发病率增加,情绪波动,记忆力以及注意力下降。

药物

然后是药物诱导的意识状态。像失眠症药物,巴比妥类药物和麻醉剂这样的药物可以使我们处于睡眠状态,而致幻化合物实际上将个体置于高度意识状态,下图:

所以,意识到底什么呢?似乎很难说得清楚。

人死后能保留意识吗?

按照“脑死亡”的官方定义:

不可逆转地丧失大脑的所有功能,包括脑干。脑死亡的三个基本发现是昏迷,缺乏脑干反射和呼吸暂停。

人类的死亡意味着意识的消失,以及大脑的损坏。如果一个人的意识全部存储在大脑的结构中,许多科学家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最终将能够复制自己。

但当意识被从死者身上复制后,本体其实是消亡的,我们只是创建了一个个的副本。当这些副本被移植到新的大脑结构中后,很有可能只是造了一个植物人:有数据、有反应,就是没意识。

为了让意识永生,可能需要保持不被打断、可持续性以及连续性。人脑和计算机结合的的存在或许是回答上述问题的答案。


版权声明:本网内容部分来源于其它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全国催眠师
  • 情感家庭:恋爱困扰 亲子教育:厌学,专注力提升 个人心理:提升自信,人际关系,未来迷茫,职业规划
  • 亲子教育:厌学,偏科,偏差行为,青春期心理调整,逆反,考试焦虑,学习动力,考前心理调整,专注力提升,潜能开发 个人心理:情绪疏导,提升自信,人际关系
为什么选择催眠之家
专业的催眠服务
平台承诺 不满意退款
放心的隐私保护
全方位隐私保障制度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1 厦门凡恩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2465号|闽ICP备15010800号-5